知識管理裡的難題
員工不願意提供自己擁有之知識
員工認為自己獨享知識可讓自己站立於不敗之地,貢獻自己知識可能導致自己處於不利之中。企業一旦擁有該員工的知識,該員工對企業說可能就可有可無,企業可隨時再找人來代替該員工,甚至付出較低之報酬。
知識過時
企業知識管理部門費盡心力將企業的核心知識收錄進知識庫,希望此核心知識從此可一再使用,提升企業整體效率,但在瞬息萬變的環境裡,新知識層出不窮,導致好不容易納入知識庫的知識變成過時的資訊。缺乏相關背景資料,知識實用性較差
使用部落格可如何改善知識管理
員工仍保有知識所有權
員工在貢獻知識同時仍保有對知識的所有權和維護權。當該員工知識貢獻度越高,越能獲得同事以及主管尊敬,並可因其貢獻知識度高而感到自豪。另外,該發言員工奉獻的知識多,手中擁有較多的知識,因此也相對擁有較多發話權,權利因此可真正流向擁有知識的人的手中。
知識適時更新
採用部落格作為自己的工作學習工具,在某種程度來說解決了這一問題。雖然說像用電子郵件也能在企業中進行知識分享,但每當有意見,就要在所有成員中傳送一次,除浪費頻寬,也易造成員工收信、開信時間的浪費,甚或造成信件弄丟,漏失重要訊息,這些都是使用電子郵件的缺點。部落格具有自然分享和管理企業集體智慧的特質,在這特質下,知識更新不僅迅速,分類也清楚,若企業善用此特質,知識庫裡的核心知識便可適時更新,避免過時。當然也有一風險是員工利用部落格記錄自己的相關工作行為和心得等與企業知識部門採集知識一樣皆屬事後行為,對將來發生問題要解決資料也許亦有過時之可能性 。但兩者相比,員工利用部落格解決問題之建設性仍大於知識管理部門慢慢採集之知識。
員工可輕易利用部落格了解事情來龍去脈
部落格記錄著豐富的背景資料與相關知識,員工可輕易了解到此知識的運用原因和運用環境。比如說企業要導入一個專案,屬於此專案的組員們利用部落格對該專案項目下的的計畫、實施等各因素進行溝通。部落格不僅忠實地記錄此一過程,這些豐富的背景材料本身也就是知識。利用這知識,不僅可糾正此專案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而且也可在事後用來查證此專案失敗或成功的原因,並作為未來相關類似專案的的第一手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