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5日 星期一

知識管理的衡量指標

知識管理的目的是要提高機構智慧,或稱「企業智商」( Corporate IQ)。身處動態的競爭市場中,未來企業要成功就需要有比較高的企業智商,而企業智商就是智價型企業的基礎資源。所謂企業智商,並不是指企業聘僱一群好腦筋、高學歷的人就夠了,雖然聰明的員工可以使工作執行的較為順利,但企業智商的高低,主要還是取決於企業能否有效的取得所需知識,組織內部是否廣泛的分享知識,以及如何善用彼此的知識來帶動進一步的創新成長。

知識的獲得、流動、分享、整合、創新是企業內知識管理活動的核心,但除非企業高階主管對此有充分的認知,否則將不易推行。由於專業人員都有將個人知識視為私產的心態,吝於與他人分享知識與經驗,在擁有資訊就擁有權力的傳統階層組織心態作祟下,主管人員更有不願將資訊透明化的權力私心。因此企業高層必須要採行特殊的管理手段,以激勵組織內進行知識交流與分享的動機,並形成有利於知識分享的企業文化。

我們看到企業智商高的公司,高層主管經常性的運用電子郵件與員工進行直接的溝通,員工可以在網站上獲知公司經營的動態,員工可以自行成立專業網站與他人分享知識成果,支持員工推動團隊協力合作的創新專案,鼓勵員工提供產品市場與顧客的資訊。經常有價值的資訊遍佈在公司各級員工身上,但因未被組織知曉與未被流通,形成資源上的浪費。所謂知識管理,就是增加對這些潛在知識資源的投資與管理,目的是提昇公司的知識產值與智商能力。未來財務專家在評價一家公司的價值,將不僅看有形的資產與獲利能力,還需要衡量該公司的企業智商,因為企業的知識資產與知識管理能力將決定這家公司創造附加價值的程度以及未來可能成長的潛力。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衡量一家公司的企業智商,以下提出六個指標的企業智商評量架構,以供企業進行自我評量:
1. 貴公司知識存量的質與量水準:所謂知識存量是指存在個別成員身上的專業知識與經驗能力,以及存在整體組織的技術、專利、制度、流程、作業規範等,企業需要評量這些知識存量的數量與品質在同業中的水準。
2. 貴公司知識獲取能力的水準:這是評量企業是否能夠自內部成員與外部機構有效取得各種知識,並將這項取得能力與同業進行比較。評量的範圍包括是否能將存在個人身上的經驗、心得等隱性知識加以顯性化與文件化,以及是否能自研究機構、大學、國外廠商、設備廠商、客戶、競爭者等外部知識源取得所需知識,並將之移轉成為組織知識存量的一部份。
3. 貴公司知識流通機制的效率:這是評量企業資訊系統的完整善度,包括所有作業資訊是否已經數位化、文件化、程序化,網際網路的使用程度,資料攫取的效率、輔助決策分析的能力。企業智商高的公司必定擁有一個有助於知識流動的網際網路資訊系統,而我們就是評量這個資訊系統的策略效果與運作效率,包括反應速度與內涵品質,也就是評量企業的知識流通機制是否已接近數位神經系統的理想目標。
4. 貴公司知識創新能力的水準:這是指企業使用知識來產生創新成果的能力,包括成員的創意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問題解決能力,以及組織的輔助決策專家系統、研發資源投入、資源使用彈性、激勵創新機制等。基本上,是評量企業的知識使用與分析能力,以及評量組織對於創新活動的支援程度。
5. 貴公司知識創新能力的水準:這是評量企業內人際溝通、領導與激勵、專案管理、團隊互動與共識等方面的表現,我們可由企業成員進行自評,來判斷是否已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
6. 貴公司員工在知識學習與分享的價值觀:這是評量企業學習性組織之運作水準,以及是否已形成樂於與他人分享知識心得的企業文化。企業可進行內部問卷調查,以評量員工是否已形成知識學習與分享的價值觀。

如企業在上述六大指標的評量表現均未達同業平均水準或未達滿意程度,則公司的企業智商屬於低劣;如只有半數指標未達水準,則公司的智商平庸;如果有五項以上指標均達到令人滿意程度,則公司的智商已接近天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